互联网2023-06-27 17:00:48
hello大家好,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,电影驴得水深度解析,豆瓣评分8.3驴得水)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《驴得水》是由开心麻花团队制作,继《夏洛特烦恼》取得超高票房后,又一次改编自话剧的电影,从影片的品质和爆笑程度,《驴得水》都更高一筹。
【资料图】
《驴得水》是周申、刘露编剧导演的喜剧电影,由任素汐、大力、刘帅良等主演,影片于2016年10月28日上映,同时该片也是改编自周申、刘露的同名话剧作品。
该片在2017年12月2日第14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上,当选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电影,豆瓣好评高达8.3分。任素汐也凭借这部电影获得最受大学生欢迎的银幕角色,第17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演员的提名。
电影讲述了民国时期一群理想主义的教育工作者,从城市到偏远的山区开办了一所学校,因山区吃水困难,喂养一头驴拉水,但上面不批准养驴的费用,无奈之下只好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而冒领工资的故事。
然而随着特派员的到来,打破了现有的安宁,也把众人推向了人性丑陋的巨大漩涡之中。影片内涵深刻,故事荒诞离奇,通过人物的性格冲突反映了人性的两面性。
下面本文从剧情发展、人物冲突、主题表达,这三个方面展开来讲述影片,荒诞的情节设计,一个谎言把剧情推向更多谎言的雪球,是悲剧的开始;在强权和利益面前人物的性格冲突,从抗争性到妥协性,揭露了人性丑陋的一面;同时也通过影片的背后表达了对主题的感悟和人性的思考。
影片采用了荒诞而幽默的情节设计,用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去掩盖的行为,增加了剧情的强大张力。在有趣的对话中,恰到好处的巧合下,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,为喜剧增添趣味的也同时引发感悟。
影片的开头以发放奖学金增加学生为起因,引出”驴得水“老师冒领工资的事件。在所有人针对”驴得水“老师的工资使用权达成共识下,学校和所有人的境况都有所改变,所以在他们看来这个谎言的存在是合理的。
当驴棚着火时,众人的行为也预示着接下来的结局,周铁男的冲动行为,张一曼的引火上身,裴魁山往张一曼身上倒脏土,孙校长的一句:“一切听我指挥”。
驴棚在熊熊大火之下燃为灰烬,也就暗喻着这个谎言再也无法遮掩,从而预示出这场荒诞的闹剧会以悲剧而收场。
这场驴棚着火看似简单,实则寓意深刻。
直到佳佳的到来,只有她才是真正的想要救火,为了驴得水着想,其他人只是把它当做一头驴。她大喊要告众人吃空饷,贪污腐败,这也影片中最清醒的人,不愿妥协的人,更是导演在影片中给予观众人性上的慰藉。
这里镜头的运用对于影片的主题起到了很大的渲染和深化作用。
在特派员前来视察“吕得水”老师时,周铁男和裴魁山选择说出实情,而孙校长选择去找人假扮吕得水,他认为只要这样才能保住三民小学,为了守住理想的同时也屈服于现实,在这样的指挥下谎言越演越烈。
影片中”驴得水“开始的失声到“吕得水”的失声,都隐喻出知识分子的软弱。
更为荒诞的是特派员作为英国留学回来的海归,连简单的英语也不懂,这也是导致谎言能继续下去的重要因素。
在特派员视察的时候,有一句有趣的台词出现两次,张一曼因为吕得水冒充一事而借故说去做饭,特派员的一句“去你的吧”,然后又用同样的话对裴魁山说,让观众在台词中感受到喜剧的魅力,使得剧情充满趣味性。
剧情在张一曼通过“睡服“铜匠配合照相开始,一切都开始了本质上的变化。这一举动唤起了铜匠内心的欲望,使得裴魁山男权主义思想的爆发,这也为后续埋下伏笔。
电影的前半部分,众人找人假扮“吕得水”,齐心地应付特派员的视察,这个时候谎言是受控的,众人也是善良的、团结的;紧着后半部分随着特派员的第二次带来美国慈善家,为了维持谎言的继续下去,在强权的压迫下,利益的驱使下所有的人都失控了。
所有的悲剧都源自于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去包裹的荒诞行为。通过各种反转的情节设计,画面场景的描写,人物动作行为的刻画,渲染了故事氛围并强烈的讽刺了人性的两面性。
电影中的老师们当初也是怀抱梦想来到这里,希望改变山区民众们的贪、愚、弱、私,但是在捍卫梦想的道路上失去梦想,在强权和利益面前这群知识分子选择了改变。
所有人物的鲜明个性,彰显出人物的性格冲突,从抗争性到妥协性,深层次的揭示了导演想要表达的讽刺意味。
孙校长:为了实现教育的梦想,从一开始都在错误的领导众人,高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口号。他是非黑即白的一点灰,圆滑与顾全大局的心态,逐渐让他妥协,忍让裴魁山和铜匠欺辱张一曼,这也促使事态在他默认的情况下,发展到更为荒诞的地步。
裴魁山:因张一曼拒绝他的示爱,而后又“睡服”铜匠,激发了他内心的愤怒和屈辱。爱情破灭后的他,因爱生恨在谩骂张一曼的话语中,大男权主义思想彻底爆发,从而变成一个自私的利己主义者。从大热天穿貂皮大衣、给特派员打伞的这些举动,表现出他在利益驱使下的狰狞面孔。
周铁男:在影片中他是一个不畏强权,愤世嫉俗的人,敢于说出事情真相的人。但是,这样的人在面对死亡的恐惧后,变成了一个权势的奴隶,懦弱的看待一曼被保镖欺凌、佳佳被逼成婚,性格的转变,价值观的崩塌让观众也是感慨万千。
张一曼:她是一个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人,真诚而又顺从本心的她,在剧中是最悲惨的结局。看似放荡不羁的心灵下,是渴求自由与平等的自我意识,但随着裴魁山的辱骂,铜匠肮脏欲望的报复,孙校长妥协的剪去头发,周铁男面对特派员保镖欺凌她时的视若无睹。
一切不公平的对待下,使得她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的破碎,导致了她以枪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影片针对张一曼的人物刻画,相比其他人更为饱满,更具有对人性恶的反思。
铜匠:最初的铜匠是单纯的、善良的,在张一曼骂他是“不过是牲口”的时候,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利用他的。随后,在可怕的欲望下展开报复,对张一曼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,铜匠心智的不成熟,造就了另一个极端的他。
铜匠的反转让观众在惊愕之余,更多的是对他变化的深刻思考。报复张一曼、杀死驴得水、威逼佳佳成婚,这一切肮脏的欲望都是他愚昧的思想作祟。虽然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谈吐,但永远无法教育一个愚昧和欲望贪婪的人。
影片中对每个人物的性格冲突,刻画的非常饱满,导演通过对比的手法,把人性的两面展现的淋漓尽致。剧中众多人物都有自身的特点,在逆境中受到压迫后的妥协和默认,这些反转的行为突出了知识分子的悲哀。
当强权遇上一场愚昧,每个人的信仰被利益而遮盖,剩下的只有贪婪的私欲,都隐喻出人性的贪婪才是最丑陋的一面。
"黑色幽默"诞生于美国文学流派,这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,同时也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。
《大英百科全书》中对"黑色幽默"这样解释到:"一种绝望的幽默,力图引起人们的笑声,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诞的一种反响。"
说起中国的黑色幽默电影,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《让子弹飞》《疯狂的石头》。而《驴得水》继这些优秀的黑色幽默电影之后,又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。
从《驴得水》上映时的海报宣传语,“讲个笑话,你可别哭”,这句话就奠定了影片喜剧中会带着悲剧的情感色彩,在爆笑之余给人留下更多的思考。
鲁迅曾说: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。
这部影片看似是一场荒诞可笑的闹剧,但通过描写人物的性格冲突,弱化了喜剧的效果,增添了悲剧的成分,喜剧外衣的背后是对权势的嘲讽,在悲喜交加中引起人性的反思。
影片中铜匠的自私和贪欲使得故事发生反转,寓意着这场闹剧是多么的愚蠢,也是对人性善与恶的反思。铜匠老婆大闹婚礼、葬礼后物品的突兀、学校墙上大写的三个字“学做人”,这一切都充斥着耐人寻味的意蕴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整部影片中从未出现过一个学生,这更像是一场成年人之间的利益搏斗。
影片最后,校长再一次聚集众人开会,看似一切照旧的学校,但每个人心里已经回不到过去了。随着一声枪响,张一曼以自己的方式救赎了自己,走出这个荒诞的世界,影片也以悲剧的方式结束。
通过这一群知识分子,在强权和利益面前反抗、屈服、妥协的种种行为,权力与贪婪的交替下,所谓的制度是多么的虚伪,透露出知识分子一种悖论的困境。
《驴得水》是一部带着悲剧的反讽意味电影,影片着重从四位怀有理想的教育工作者,从追逐梦想到失去梦想的过程,从而迷失自我的人物性格冲突,展现出该剧黑色幽默笼罩下的现实主义悲剧。
它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战乱,揭露了人性的丑恶,也嘲讽了民国腐败的官员和制度。
这部影片展出对人性恶与贪的讽刺,在喜剧的情绪上又向观众提供了深刻的含义,让我们从中学会反思。纵然人性难以捉摸,可是善良与纯真依旧是人的本性。剧中几位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具有典型,我们或多或少能从他们的影子中找寻出问题,并学会重新审视自己周围的事物。
《肖申克的救赎 》中有一句经典台词:希望是美好的,也许是人间至善,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。
影片的结尾,我们看到满山的野花、五颜六色的彩球滚动、做好的校服以及那首悠扬的歌曲,这些事物都展现出对美好的生活抱有期待的画面。或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境,但我们仍然要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。
写在最后:《驴得水》是一部笑中带泪的电影,对人性的考验更是最大的看点,荒诞而又略显真实的故事情节,让观众在角色的带入感引起深刻的思考。
影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隐喻含义,笑与泪中折射出人性的复杂,但它更多的是希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,学会勇敢面对困难,发掘人性善意的光辉,相信世间的美好和坚守自己的初心。
作者简介:飞琼抒情,创业5年,80后宝妈。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期待你的关注,图文来源于网络,侵权必删。欢迎转发点赞,阅读中我们共同成长。
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键词: